芯片價格漲500%!缺芯片的真實原因?
發布日期:2021-12-02
6月15日,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晶圓市場傳出第三季度報價最高將上調三成。其中聯電、臺積電最受客戶追捧,價格漲勢最大。報道指出,隨著歐美逐步走出情干擾帶動需求持續升溫,加上報價漲幅高于預期,四大晶圓代工廠第三季度傳統旺季營運將“旺上加旺”。
此前,市場就預期晶圓代工廠第三季度將再調整報價,漲幅在15%左右,不過近期傳出的消息顯示,有的企業漲幅達三成,遠高于業界預期。
聯電14日強調,今年平均銷售價格(ASP)將有雙位數成長;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先前則公開表示:“現在半導體晶圓代工價格每季都在漲,沒有下來的痕跡。”
缺芯片的真實原因?
媒體上傳出消息稱因新 情的影響,導致缺芯片;實際上這是一個誤會,情真正影響的地區是印度等國,美國雖然i情嚴重,但并未影響到硅谷,硅谷的年輕人居多,醫療條件好。大部分芯片生產地均為受到嚴重的i情影響,生產計劃更多是超負荷在運轉,缺芯片真正的原因在于全世界新興行業需要大量芯片,這是過去沒有的趨勢。
芯片價格暴漲,不僅僅是因為通脹,更大的原因在于需求確實旺盛,這兩年新能源汽車、VR設備、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持續暴增,這些下游廠商都需要大量高規格芯片。是需求導致了缺芯。這是大多數機構分析師沒有預料到的一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埃斯頓(工業機器人)、小米集團(手機+AIot)這些芯片采購商,最近3年的營收均處于暴增的狀態。
汽車行業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全球汽車行業已集體陷入“停產潮”。一臺汽車需要幾百上千個芯片,缺一個就會導致整車無法生產。
目前為止,福特汽車、鈴木汽車、大眾美洲公司、豐田汽車、本田汽車等眾多知名車企都發布了暫停工廠生產線的計劃。其中,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高管甚至直接跑去芯片制造商門口“蹲點”。
據統計,每輛車的平均芯片含量為350美元;純電動車的含量可達770美元;對于高檔電動汽車來講,芯片含量可以超過1500美元,是目前基本類型汽車的5到6倍。
隨著全球“缺芯”加劇,“買不到”和“買不起”已成為不少下游企業共同面臨的困境。據央視財經報道,一款德國產芯片,去年的價格是3.5元,今年已經漲到16.5元了,價格飆升500%。
芯片價格暴漲,最直接的影響是半導體行業的下游企業的買家要比往年付出更多的價格購買,或者大量搶購存在倉庫,防止芯片價格繼續暴漲,被動迫使產品成本升高,降低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對于一些擁有品牌定價權的廠商,無論是針對企業用戶,還是個人用戶,也許在幾個季度后,為了避免公司賬面出現虧損,不得不將終端產品的價格提升,對外則宣稱是品牌升級,最終受到通脹傷害的是個人買家或企業買手。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咨詢熱線:15811842023



